原标题:纸火共舞 惠安“90后”烙铁为笔绘美图
俗话说0后纸包不住火。纸火但是共舞,在中国雕艺之乡惠安县有这么一位“90后”,惠安绘美以铁为笔,烙铁用电为墨,为笔殇国辅助源码在不到1毫米厚0后纸上“挥毫泼墨”,在她的纸火巧手之下,纸火相融,共舞烙铁在纸上烙出大千世界:栩栩如生的惠安绘美佛像、气势磅礡的烙铁山水、活灵活现的为笔动物……她,就0后fly主题源码“古城匠心”泉州市传统工艺杰出青年传承人陈吉红。近日,纸火泉州晚报记者来到陈吉红的共舞家中,倾听她12年来“纸火共舞”的故事。
烙画需要耐心和细心,一笔一画都要控制好。
有些烙画需要上色
烙画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珍贵的稀有画种,又称烙花、火笔画、火针刺绣等。古时候,烙画艺人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后在尺子、ps软件源码梳子、葫芦、木板等物件上作画。后来,电烙铁被发明出来,方便调节温度,成了艺人们喜爱的烙画工具,“油灯烙”进化为“电烙”。
喷上保护液,烙画保存更长久。
陈炳生老师悉心指导陈吉红作画
陈吉红家中,一幅幅烙画作品布满大厅,源码到补码一些作品是她一手创作。谈及学习烙画的历程,陈吉红说这是机缘巧合。原来,现年84岁的陈炳生老先生是她的启蒙老师,在烙画界赫赫有名。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吉红发现陈老师用电烙铁在木板上和纸上竟能神奇般地烙出各类图案,曾学过素描的她被深深吸引,对烙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陈老师的淘宝源码done鼓励和指导下,陈吉红逐渐坚定了对烙画技艺的学习与传承,踏上了烙画艺术之路。
陈吉红在村里办了一个公益烙画培训基地,免费教孩子们画画。
陈吉红展示木板烙画作品《东西塔》
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加上名师指导,陈吉红进步很快,但她的烙画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说:“刚开始的时候,不知用了多少张纸,用坏了多少个电烙铁。电烙铁温度较高,拿在手里经常被烫伤,然而,这并没有动摇我对烙画的热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约3年的反复练习,陈吉红逐渐对电烙铁作画感到得心应手。
装饰品和生活用品上的烙画
这些大小不一的电烙铁就是陈吉红创作用的“笔”
创作一幅满意的烙画,陈吉红最少要用上两三天时间,其要诀在于控制好烙笔的轻、重、缓、急。陈吉红介绍,烙画是利用烙铁温度的高低和烙烧时间的长短,使画面呈现出深浅、浓淡、远近等效果。一幅烙画要成为艺术作品,需先后经历10余道工序,包括选择材料、绘制草图、确定烙制工具、用心烙画等,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想要做出完美的工艺效果,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描、勾、点、擦、染等各种技巧”。
用烙铁做出的山水画
一路走来,陈吉红越来越多的烙画艺术作品挂到了墙壁上。她坦言,非常感谢陈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家人、朋友一直以来的帮助和鼓励,使她能够义无反顾地在烙画这条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而今,被评为传统工艺杰出青年传承人的陈吉红,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她介绍,烙画艺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惠安烙画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现在做烙画艺术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每个周末,她总是到公益课堂讲课,指导喜爱烙画的孩子们学习基本功。她希望,在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同时,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烙画艺术,了解这项传统技艺,使得它可以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林劲峰 吴宗宝 通讯员 吴瑞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