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破紀錄暴雨癱瘓地鐵機場,紐約全市進入緊急狀態
(中央社)美國紐約市於當地時間29日降下破紀錄的破紀雨量,導致排水系統不堪負荷。錄暴洪水淹至街道、雨癱地下室與學校,瘓地候變洪恐並癱瘓這座美國金融中心的鐵機態州uhf源码部分地鐵與機場,紐約州長宣布紐約市進入緊急狀態。場全長氣成新常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市進洪水來得又快又猛,入緊讓一些通勤民眾措手不及,急狀導致他們必須在早晨尖峰時刻涉水行走。遷影第一線應變人員及時投入救援,響暴把受困車內與泡水地下室的紐約民眾救出。
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單日降雨量來到近203毫米,破紀比自1948年以來的錄暴任何一天還多。布魯克林(Brooklyn)今早出現這波風暴中最強烈的降雨之一,在短短3個小時內降下1個月的雨量。
《法新社》報導,拉瓜迪亞機場(Laguardia Field)關閉其中一個航廈,社群媒體上流傳的影像顯示,乘客在淹到高過鞋面的巡线系统 源码水中行走。
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敦促民眾不要冒險外出,因為街道都被封鎖且地鐵站淹水。
他說:「如果你在家,請待在家裡。如果在外工作或上學,現在請就地避難,我們的一些地鐵淹水,很難在紐約市四處移動。」
從紐約各地拍到的影像顯示,汽車半個車身泡水,产品展示系统 源码路上交通大打結,一些主要道路完全無法通行。淹水店家努力保護商品,把水推往街道排出。
龐大的紐約地鐵系統也受影響,布魯克林有數條路線關閉。
來自埃及的50歲計程車司機艾布杜(Ahmed Abdou)砲轟官員連所謂的正常現象都因應不好。他說:「紐約市的地鐵一團糟。所有的風暴都是在每年的同一個時期到來。我們應該早就預料到才對。源码分时图」
但紐約市環保局長阿加瓦拉(Rohit Aggarwala)說,紐約市的因應根本趕不上全球暖化速度。他說:「不斷變化的氣候模式是氣候變遷造成。可悲的現實狀況是,氣候改變的速度加快,我們的基礎設施來不及因應。」
紐約州長侯可(Kathy Hochul)對人口約有850萬的紐約市與人口密集的郊區正式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包括東邊的長島(Long Island)與北邊的哈德遜(Hudson)河谷。
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警告晚間可能出現洪水,每小時降雨量可能達到51毫米,API平台搭建源码累積雨量可能達180毫米,並警告市區與排水不良的地區可能出現暴洪。
氣候變遷影響,紐約州長:暴洪恐成新常態
(中央社)美國紐約州長侯可今天警告,昨天造成紐約市暴洪的大豪雨反映出氣候變遷影響的「新常態」。紐約市昨天降雨量達史上最高之列,目前已逐漸脫離溼答答的天氣。
《路透社》報導,美國人口最多城市紐約市部分地區昨天降下近200毫米雨量,多到中央公園動物園(Central Park Zoo)一隻海獅一度游到圈養區的池外。
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單日降雨量來到近203毫米,比自1948年以來的任何一天還多。布魯克林(Brooklyn)昨天一早出現這波風暴中最強烈的降雨之一,在短短3個小時內降下1個月的雨量。
儘管紐約市淹水風險已於今天中午消退,布魯克林區一間市立醫院表示,他們仍須於昨天停電後撤離院內所有患者和醫護人員。
紐約市健康+醫院/伍德賀(NYC Health + Hospitals/Woodhull)院方人員表示,昨天醫院所在地區停電後,院方雖改用備用電力,但如今須完全關閉電力數天時間以便進行修復作業。院方今天將耗費8小時協助院內120名患者轉院。
這場又急又快的雨勢導致部分街道變成河流,巴士和汽車動彈不得多達數小時;部分地下鐵和通勤火車路線關閉;飛機誤點或取消,拉瓜迪亞機場(LaGuardia Airport)也必須撤離一個航廈的人員。
侯可說:「很遺憾的,我們必須預期這是新常態。」
侯可表示,紐約接下來6天仍將處於緊急狀態之中,以利迅速配發資源來因應危機。這場暴雨並未傳出任何人員喪生的通報。
白宮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昨天和今天都已聽取相關簡報,若有需要,美國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也已準備好提供協助。
新聞來源
- 紐約破紀錄暴雨癱瘓地鐵機場 全市進入緊急狀態[影](中央社)
- 氣候變遷影響 紐約州長:暴洪恐成新常態(中央社)
延伸閱讀
- 紐西蘭最大城奧克蘭暴雨成災破紀錄,15小時內累積75%夏季降雨量,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 美國加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炸彈氣旋」暴雨成災近10萬戶停電,卻也紓解了過去幾年的乾旱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士範